這一篇文,措辭相當強烈。文字跌宕錯落的形式的確有把漸漸虛弱的感覺表現出來,也像座山巔,但是感覺上字詞的表現,似乎有部份不是該用這樣的角色來呈現?例如
劇痛穿心過
慘號卻無處出!
烈陽穿眼過
抬手卻不見骨!
這邊的「卻」雖然看似有拉長文句的效果,但是在表現如此激烈的情緒時,較簡短、像是戛然而止的效果時,如果把卻給去掉,相信會有比較顯著的效果。
另外,誠如小茶所提到的流於表面,這個問題是在於小孩的恨,缺乏一個歸結點,雖然都是由被殺害的悽慘出發,但讓人看不到是歸結於什麼事物上,關於恨的描述,我推薦可以看看劍君十二恨的出場詩,他的出場詩看似無端發恨,雜亂無章,但是給人的一個感覺是,最後的「天下無敵」!因為天下無敵,所以前頭的小恨小怨也都不算什麼(有些則是流於太日常生活的無端怨恨,像是為湊數而作)然後字句的排列,若是能做出起伏,會更有效果,像是此起彼落的山脈般,會有恨意時而高漲、時而衰落的節奏美。
最後的結尾,依我之見,我覺得可以在「自己的孽,自己還!」這邊結束,這不是說後頭的總結不好,而是在情緒上以及驚嘆號的使用數量上做的取捨,就像是足球場上的進球,整場90分鐘最後倒數幾秒的起腳射門,是比整場不停的亂射更有震撼感的,以上拙見,事實上若是我來寫,會有更多問題無法參照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