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很喜歡。
利用第三者角度去訴說角色自己心理「惡」的想法,並有如在耳邊輕聲低語告訴自己,自己的抉擇是多麼愚蠢與無力。但文中的主角又如似有那麼一些的懺悔之心,打從心理憎恨自己、厭惡自己的所作所為,卻無法否定發生的事實。
整個文章陷入矛盾、恐慌、懺悔及憎恨的氣氛中。
最後,主角會聽危言從容就義呢?還是又是再次去抗拒接下來的矛盾呢?
這篇文章我很喜歡。
利用第三者角度去訴說角色自己心理「惡」的想法,並有如在耳邊輕聲低語告訴自己,自己的抉擇是多麼愚蠢與無力。但文中的主角又如似有那麼一些的懺悔之心,打從心理憎恨自己、厭惡自己的所作所為,卻無法否定發生的事實。
整個文章陷入矛盾、恐慌、懺悔及憎恨的氣氛中。
最後,主角會聽危言從容就義呢?還是又是再次去抗拒接下來的矛盾呢?
大感激!感謝建二(Ken2)所贈與的頭像圖。
托爾斯泰:「一個人就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是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價值越小。」
------------------------------
有什麼觀念,就會有什麼行為;
有什麼行為,就會有什麼習慣;
有什麼習慣,就會有什麼性格;
有什麼性格,就會有什麼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