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狼狗傑
沈石溪的作品風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呢,他前期和後期的作品風格相差很大的,所表達的主題也有所不同。早期作品多寫與人類親密的動物,讲述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故事,動物作為人類的鏡子,比較“警世”。後期則較突出動物的主體性,多寫動物的生存之道,生存智慧及物性的不可干涉。不過,作為小說,難免有藝術誇張的成分,尤其是在完全以動物為視角的小說中。有些較為煽情的手法用得多了確實讓人審美疲勞。

另外,“學者”還是不敢當啦(尤其是年齡上……

To 好茶
我自己的評價嘛……覺得這種寫實的風格是沈石溪作品中十分少見的。敢於去寫動物的苟且偷生,貪婪自私的一面,也是寫法上的一種突破(當然很明顯,雪妖的這種惡性是幼年在人類社會中沾染上的,雪妖有點人類社會之鏡的意味)。想起動物小說之父西頓的一句話:“只有一个办法会使动物故事不是悲剧,那就是在最后一章到来之前停止写作。”我幫他加個前提:寫實的。
野生動物的野化放生是個世界性難題,就算是大熊貓現在也極少有完全野化成功的例子。估計沈石溪這樣寫也只是為了情節考慮(小說嘛),真攤上這事誰都不會去放生,太不負責任了。
PS:要說“邪惡”嘛,至少在這篇小說裡還不至於啦。這篇小說是第一人稱,以“我”為視角。換言之,“我”作為敘述者,所有情節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發生的(比如到最後雪妖要殺幼豹時,之前躲在一邊的“我”和強巴還衝上去阻止,不過沒攔住)。

To kl122002(不知怎樣稱呼?)
沈石溪在內地算是很有名的動物小說家,專門寫動物小說~
大陸很多版本的語文課本都有沈石溪的作品,比如我記得最深刻的是初中課本上的《斑羚飛渡》
不過,沈石溪實在是太高產,小說起碼有二三十本吧,實在沒有能力一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