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zzy 原意是「毛絨絨的,模模糊糊的」事物或景象。引申出來的意義就有「模擬兩可、難以抉擇」的意思。
應用到現代的事物,便是許多設計自動控制器的電器用品,標榜「智慧型 Fuzzy」,以表示他們的產品可以聰明到自動去微調溫度、濕度或是機械動作。通常會在洗衣機、冷氣機及電冰箱上看到這種設計。
而 Fuzzy 精確的說法,應該是 Fuzzy login; 而其設計原理則是 Fuzzy logic。
相對於 Fuzzy logic 的設計原理,是傳統的 Boolean logic 布林邏輯。簡單點說,布林邏輯求的是電腦運算結果是一個確定的「精確值」。當轉換到機械設計時,便是一個「精確刻度」的達成。例如說,您將冷氣設計到25度,Boolean login 便控制機器達到25度,然後停下來;一直到溫度又回升到26度時,再度啟動機器,再降到25度。
但 Fuzzy login 的設計就不一樣了,它是一個「接近值」。什麼是「接近值」?
舉個例子;
一個單擺,要施以多大的作用力,才能保持靜止在中點?
Boolean login 會精密計算作用力,努力的讓單擺靜止在中點;而 Fuzzy 則設定一個擺動範圍,讓單擺處於「範圍內的動平衡」。而這個「範圍內的動平衡」,就是我們常說的「恆溫系統」,Fuzzy 會根據我們的溫度設定,讓機器一直維持在設定溫度前後運轉,保持溫度範圍;因此 Fuzzy 系統不會突然停機,也不會突然啟動。
Fuzzy logic 是在 1960年代,由 Lotfi Zadeh 提出,而到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初期,才真正實用化。目前則廣泛的應用在洗衣機、冷氣機、汽車的燃油噴射系統、車廂恆溫系統、數位相機... 等。
若是我們要簡單定義「Fuzzy」,一言以蔽之,「差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