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該與敘述、動作怎麼搭配?有先後順序嗎?

  用對話帶動作、動作帶對話、或是動作夾對話、對話夾動作,哪一種比較好?

  答:高興的搭配。

  我以前曾經發生過一個問題,所有的段落皆以對話開始。因為當時我寫的感覺是有人說話所以「我(敘事者)」才會注意到他。

  但這樣並不是一個好的敘事方式(第一人稱的話我們另外聊)。第三人稱觀點的存在就在於可以擁有超然並具有全觀的角度。

  所以不會「因為誰說話了所以才注意到」,而是「敘事者要讀者注意這件事情所以敘述」。

  像是以下

  「就是他嗎?」在巷子口露出半個頭的女孩,瞇眼看著站在馬路另外一邊等待通過的人群。「不是誘餌吧?」
  女孩背後傳出了聲音。「當然,不然也不會讓妳出來了。」站在巷子裡的男子壓低了鴨舌帽,往巷子的尾端走去。「那邊好像有點事的樣子,我去顧顧。」
  「你的時間不多了,省點吧。」「啊啊,我知道。」
  女孩回過頭去,目送兩手插在口袋的背影消失在巷道的岔路轉彎處。
  「啊,綠燈了。」女孩小躍步地跑出巷子,迎上通過馬路的人群。

  這一段的重點在於介紹人物的動作以及態度。(第三人稱全知)
  所以閱讀下「應該」可以知道兩人相對的位置,互相的態度,以及部分的個性。
  (我自己是這樣期待著的啦......)

  而以下是第一人稱觀點。就會有因為某事情而特別注意到某個角度,某個觀點的敘述。

  「你有沒有過時間暫停的感覺?」
  坐在電影院前的階梯上等開演的時候,某個聲音出現在旁邊。
  真是奇妙的對話。我維持著同樣的姿勢,但注意力已經放到了耳朵上,等待這個問題的答案。
  「你有聽到我說話嗎?」聲音更近了些,幾乎就在耳朵旁邊了。我有些驚訝地回過頭,看到長長的睫毛,像是弦月般上彎的眼角,還有帶著微笑的圓臉。
  「妳,跟我說話?」我指著自己,懷疑地問著。
  女孩坐到了階梯上,手肘頂著膝蓋撐住下巴,好像很有趣味地看著我。「是啊,我在跟你說話。」
  「喔。」我看著這個女孩子,看來應該是刻意造型過,兩邊不對稱的短髮,戴著紅邊的圓眼鏡,黑色小外套,格子短裙跟靴子...看起來並不是我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