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獸醫幫寵物看診時,一不小心被針扎到,接著出現了發燒、右腰痛與右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就醫並接受一星期的抗生素治療,症狀仍無改善,轉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發現患者原來是感染巴東氏菌,引發「貓抓熱」。
童綜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銘表示,患者是一位獸醫,常與貓、狗相處,可能本身有傷口,又與寵物接觸,懷疑遭受「巴東氏菌」感染,於是將患者的血清檢體送檢,證實是「貓抓熱」,才導致發燒、右腋下淋巴腫大等症狀,給予紅黴素類藥物與類固醇治療,兩天後病情獲得改善,日前已順利出院。
為何會感染「貓抓熱」?陳志銘說,此病是由於被貓抓傷或有傷口,寄生在貓狗血液內或跳蚤上的巴東氏菌入侵人體,使得傷口在3至 10天產生丘疹或膿庖,引起高燒症狀,易被誤診為感冒,嚴重者可能致使內臟有囊腫或淋巴腫大的現象。
臨床上,患者有不明原因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發生時,應詳細詢問是否與動物有接觸史,並安排淋巴結及血清學檢查,來確定診斷。貓抓熱一般3至4周後會自然痊癒,但也有少數人會出現持續發燒與肝脾膿瘍等情況,嚴重者須住院治療,投以紅黴素類藥物治療,病情較易獲得控制。
陳志銘提醒民眾,家有寵物應盡量避免被抓傷,飼養小寵物要保持距離、注意安全,身上有傷口時,更不可與貓、狗接觸,以防細菌感染,萬一不慎被貓、狗抓傷或咬傷,應以溫水清洗傷口,並保持傷口乾淨,若不放心,可尋求專業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