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感謝 卡普貓 製作贊助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解釋名詞:擬人化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擬人化」(anthropomorph) 這個詞來自希臘文:

  • ἄνθρωπος (anthropos) = 「人類」
  • μορφή (morphè) = 「形態」

 換句話說,但凡把人類特徵套用到其他東西上(無論是動物、植物、甚至物件或天氣現象),都算是擬人化。在文學與藝術領域,這樣的創作手法被稱為 「擬人主義(Anthropomorphism)」。

子分類

toony lunes「擬人化」的範圍其實很廣,並不一定都屬於獸迷文化。舉個例子:

  • Bugs Bunny(兔寶寶)明顯是「動物人化」的例子。
  • Saetta McQueen(《汽車總動員》裡的閃電麥坤)則是「汽車人化」。

常見的子類型

  • 獸人(Anthro) :人類與動物的混合體,也就是最典型的「動物人化」角色。
  • 樹人(Treant) :人類與植物的混合。這個詞來自奇幻文學,用來稱呼像 Groot(漫威漫畫) 這樣的角色。
  • 安卓人/機械人(Androide / Cyborg) :人類與無生命物件的混合,例如具有人形的機器人。某些獸迷角色甚至會再跟機械融合,這類作品裡的角色被稱為 Anthroide(獸化安卓),在 後獸迷(Postfurry) 的藝術領域中蠻常見。
  • 虛擬寵物(Pet Virtuali) :動物與機械的混合,雖然不帶有人類特徵,但仍呈現出動物般的生命力。例如 Sony 的 AIBO 機器狗。這類角色通常不算是「擬人化」,因為缺少人類元素;若加上人化的特徵,才可能被歸為 Anthroide。

神話故事

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裡早就充滿了擬人化生物:

  • 狼人(Werewolf) :歐洲傳說中最著名的獸人化角色。
  • 狐仙(Kitsune) :日本傳統神話裡能化成人形的狐狸精靈。
  • 阿努比斯(Anubis) :埃及神話中,帶有胡狼頭部的人形神祇。
解釋名詞/擬人化.1757388959.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9/09 05:3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