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之旅
她,到過生命盡頭
由
於 2008-02-28 07:01 PM 發佈 (1846 查看)
她,到過生命盡頭
副刊 心靈 2007-10-05 13:37
“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在馬來西亞或許還是個陌生的名詞。統計顯示,世界有6%的人有這種經驗,然而瀕死經驗被賦予系統化研究的歷史並不長──在西方,只有三十多年,在東方,就更短了。人類自古以來對於這種經驗的理解,往往會套上一些神秘的說辭,或是屬於民俗的範疇,或是宗教性的體驗。
趙翠慧來自台灣,她是那6%的其中一員,也是中文世界極少數(據說是唯一一位)公開講述瀕死經驗的人。
每到一處,來見她的人縱使已經聽過她的故事,都總是希望她再講一遍。往往到了演講現場,她問:“你們又想要看我怎麼死,是不是!”現場哄堂。趙翠慧確實是說故事的好手。
她經歷瀕臨死亡,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這段罕見的經驗讓她在台灣媒體頻頻曝光,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故事。瀕死經驗,若被當成是奇遇故事來述說,意義畢竟不大,況且還會將之變得更為神秘。這幾年來,她走遍世界各地演講,與大眾接觸,真正目的是希望與更多人分享她在經歷了死亡後,生命的成長與體悟。她這一趟巡迴演講,已經講了9場,另加3場電視錄影,“講到沒有聲音了”,但喜悅一直伴隨她,且不斷感染來聽她演講的人。
趟翠慧6年前曾到馬來西亞演講,據一些朋友說,這一次到來,她看來更年輕了,如此充滿活力,從外表絕對看不出她已經五十幾歲。
http://www.sinchew.com.my/node/25034?tid=8
1994年,40歲出頭的趙翠慧罹患肺腺癌。1999年,她經歷了兩次瀕臨死亡的經驗。那一天清晨,她清楚發現自己心靈與肉體分離,看見“另一個自己”就躺在身邊,之後病情惡化,開始一趟死亡之旅。
趙翠慧重溫當年所經歷的瀕死經驗。“面對死亡之時,身體感受異常冰冷,連我先生碰觸我為我測溫時,都彷彿感到被火灼燙。週遭親人對我輕微移動,就感受非常疼痛,身體像要裂開……”
接下來,趙翠慧看到自己離開身體,全身透明,飄浮在空中,遠方有片無比光亮的大熒幕,底色五彩,但最主要的顏色是柔和的黃,強烈地吸引她。“在那個情境中,自己是被愛、被接納的,我感到絕對的至福!”
後來,她在現實中醒來,才知道自己“死了三小時”。
其實,更早在18年前,趙翠慧已經歷了另一次的瀕死經驗,直至後來才明白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一次,她進入手術室,醒來後發現頸部至腹部是一片淤青,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死了過去”,醫生用電擊把她救醒。
那一次,她清楚記得自己趴在手術燈上,如一隻青蛙,看手術台上的自己。不遠處,是一條隧道,儘頭有亮光。她感覺到隧道有一股力量召喚。那時,哥哥趕到醫院,喊她的名字,她在天花板上看到哥哥在走道的轉角處摔了一跤,她衝想去扶哥哥,喊哥哥的那一剎那,隧道不見了。她張開眼睛,看到家人在身邊。
趙翠慧當時是校長,這一次手術之後回到學校,竟然奇蹟式地,輕易記取了學校裡千多位小朋友的名字。“很多經驗瀕臨死亡的人,會帶回來一些‘特異功能’,很奇妙。”其實,瀕死經驗往往刺激一個人心靈潛能的開發。
這兩段死亡旅程之中所見的美好景象,“那比太陽還強烈千萬倍的光,聽美麗的樂音,身邊飄浮各種顏色的布料……”趙翠慧起了個念頭:“這裡這麼美,我要回來告訴大家。”就是這個念頭,讓她巡迴全球演講至今,只為傳達一個訊息:無需恐懼死亡。
你是不是有回家的感覺?
當代教育以理性主義為主流,我們總是被教導只接受有物質證據的事物,即看得見、摸得的,才是科學、才是事實。然而,往往當一些人以自身經驗告訴我們一些我們知識範圍以外的事時,我們才知道,質量化的理性辯證不是讓我們貼近事實的唯一方式。
曾有人問心理學家榮格:“你相信上帝存在嗎?”榮格回答說:“這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因為,我知道祂確實在那裡。”
趙翠慧說:“有時候,宗教信仰或心靈體驗不是為了要讓你明白宇宙的奧祕,而是讓你知道:宇宙自有奧祕在那裡。”
這麼多年來,趙翠慧一直都在公開講述她的瀕死經驗,“我講了1000場以上,沒有人不相信的。”這個經驗中的深刻體驗,內化成她的人生觀,由此展現出的是她對生命的熱愛,且願意與大眾共同成長的熱誠,這是那麼有力的“說服”。
“瀕死經驗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在瀕死過程中看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景象,更是幸運。有的人經歷瀕死,看到的卻是恐怖的景象,但奇怪的是,他們回來後,依然有同樣的正向改變與成長。”每一次的分享,都是經驗的重整,過程中她會得到一些新的訊息,生命的體悟也日漸深刻。
“我願意分享,這麼多年來自費,且不畏辛勞到世界各地演講,因為我知道,聽的人會跟我一起改變,變得更熱愛生命、擁有正向的人生觀,而且願意去幫助人。大家對生命都有了全新的看法。”
趙翠慧是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在這基金會底下成立了一個瀕死經驗研究中心,結合其他人的共同經驗,對瀕死經驗進行研究。遇見其他曾經歷瀕死的人,並且彼此分享,總是給她帶來美好的感覺。
有一回,一個年輕女子帶媽媽來找趙翠慧,原來這個媽媽曾經“死去了”再活過來,可是回來之後卻從此顯得封閉。甫見面,趙翠慧給了這個媽媽一個熱情擁抱,輕輕說了聲:“太好了!你是不是有回家的感覺?”這位媽媽痛哭失聲。壓抑了這麼久的情緒,因為趙翠慧的一句“回家”,頓時傾瀉。從此,這位媽媽的心結打開了,並開始與人分享她的經驗。
趙翠慧結合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故事,出版了一本書《重新活過來》。“我們身邊有6%的人,曾經歷瀕死經驗,只是大部份人都不知道,以為只是做了個夢。有者更糟,以為那是反常的。這位媽媽的封閉,是因為內心充滿恐慌,她以為自己瘋了!”
生命的轉化必定向上
瀕死經驗可說是開啟了趙翠慧的生命學習。“死過回來”之後,她開始大量閱讀有關身心靈的書籍,更報讀生死學研究所。她笑說:“可是,我去上課,老師都很愛叫我講課。我收集的資料比老師的還要多,而且又有自身的經驗。”旺盛的求知慾,也是瀕死經驗所帶給她的。
問起經歷瀕死前後的最大改變,她說:“以前的我,也是非名牌不身啊!樂於把自己打扮成聖誕樹一樣。心靈的學習開啟後,一切就不一樣了。我常跟身邊的人說:你多久沒到老人院、孤兒院了?別老是呆在美容院!”
瀕死經驗中的亮光之中,趙翠慧感受到的是愛。她說:“死了回來,我懂得了淨化的愛是怎麼一回事。”
心靈層面的探索,最終總是會碰觸到死亡的課題,而世間的心靈或宗教修行的智者也告訴我們:若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你必定進入更深層的心靈層次。這是趙翠慧目前的狀態,她說,如果再讓她死一回,她不怕,因為“已經準備好了”。
“捨”是一門重要的功課。死亡來臨,要捨的不只是自己的身體,還有身邊一切所挂念的人、事、物。
“要學會與至愛說再見。”這是她這些年來不斷告訴大家的。“不管是死了的,還是活的。看看發生在身邊的感情糾紛,不都是當感情有了變化後,依然不願意跟對方‘說再見’所致嗎?”
趙翠慧引用了達賴喇嘛的一個比喻:“死亡絕對不可怕。一個司機開一部車,當有一天車子舊了,報廢了,你有聽說過哪個司機會因此‘殉車’的嗎?哪個不是歡歡喜喜換新車去呢?車子與司機的關係,就如人的肉體與靈魂。身子總有老、壞的一天,你唯有跟它說再見呀!”
蝌蚪游游,長出了腳,一躍,躍成陸上的青蛙;毛毛蟲爬爬,把身子包了起來,一變,飛上青天成了蝴蝶。生命都是往上成長的。一天,趙翠慧在演講現場與一個小朋友對話,她故意為難小朋友:“蝴蝶飛起來,它長得跟毛毛蟲不一樣啊!毛毛蟲到哪去了呢?”“唉喲,毛毛蟲變蝴蝶了啦!阿姨,你好笨噢!”
“生命的奧妙,自然界中分分秒秒都在上演,我們卻選擇視而不見。大自然是如此慈悲──讓一個4歲的小孩看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天經地義!生命一直在變化,且往上成長,是多麼理所當然。可是,為甚麼來到人類這裡,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呢?
“人類比毛毛蟲高級得多吧!你哪有看過毛毛蟲來聽講座的?可是,人類卻總是抗拒生命的改變。人出生、死亡,哪有退化的道理?人死了,生命沒有結束,只是到另一個地方去。靈魂是積極的,一定往上走。生命的轉化必定是越來越好,如毛毛蟲變蝴蝶……”
生命重建後的光輝
大部份經歷瀕臨死亡的人,體悟到的,是對死亡的無所畏懼。“不怕死,不等於會去自殺。因為,你知道了生命的美好。
“感恩每個來到我身邊的人、事、物。他們的出現,必然是要帶給我一些訊息,給我生命的啟發。死過了再活過來,我想,不管再遭遇到什麼挫折,都有力量走過來了。”
趙翠慧到馬來西亞演講,採訪進行隔天,她將會到曼谷,後再回台灣短暫逗留,接下來又有紐澳、美洲幾處要去。她的出現總是給人啟發,是因為從她身上時時讓人看到“生命重建”後的光輝。
記者問她:這麼多年來,身體健康的情況怎麼樣?她笑回答:醫生都給我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