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我懷念一隻狗

為這篇文章評分
2009.01.20
本文轉載自於POCO網

作者:陳魯民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飛船完成有史以來的首次太空飛行,被稱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他卻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因為早在1957年11月3日,就有一隻叫萊卡的狗,第一次乘火箭穿越大氣層進入太空,它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雖然萊卡僅僅在太空待了短短6個小時,就因壓力和過熱而死去,但它短暫的太空旅程卻證明了一個重要事實:哺乳動物完全能夠承受火箭發射後一定的嚴酷環境,從而為未來的載人飛行鋪平了道路。正是由於萊卡的探索與犧牲——盡管不是它自己情願和有意識的,才有了後來加加林的一飛衝天,開創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新紀元。
  
所以人們沒有忘記它。前蘇聯在1957年當年就為萊卡發行了紀念郵票,生產了一種萊卡牌香煙,為它造了一座紀念碑。40年後,又為它建了一個紀念館,全世界至少有6首歌曲是為它譜寫的,描述了它那次壯烈而孤獨的單程太空之旅。毫無疑問,它已經青史留名了。   
人們也不該忘記它,因為它是探索太空的前驅,為科學獻身的先烈,是狗中的“萬戶”,它完全有資格列入科學探索的“名人堂”。人們紀念一切為社會進步、科學昌明而作出貢獻的志士仁人,同樣也不該忘記那隻叫萊卡的太空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不應當只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應當切實惠及每一個人及其他地球生物,大家都應有尊嚴地活著,也有尊嚴地死去。對其他生物來說,這或許是無意識的,是生存的本能,而對人類來說,則應當自覺地把這種意識貫徹於生命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瞬間,讓美好而寶貴的生命“生如春花般爛漫,死若秋葉般靜美”。  
 
前不久,國產大片《集結號》在各地熱播,激起觀眾強烈反響。故事情節其實也很簡單,一隊負責狙擊敵人的軍人,被命令聽到集結號才能撤退。但號聲遲遲沒能吹響,結果除了連長,其他人全都陣亡。又因為和上級失去聯系,這部分犧牲的官兵無法證明烈士身份,被當成“失蹤”人員。後來,在倖存的連長經過數年努力,層層上訴,到處爭取後,犧牲者終於被承認烈士身份。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在講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道理,我們要尊重活著的人,更要尊重那些犧牲者,我們不能忘記一條為太空探索犧牲的狗,更不能忘記那些成千上萬為自由解放犧牲的烈士,不管他們職務高低,有名無名,都要永遠吹響生命的“集結號”。   

今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行將進行第三次試驗,宇航員將進行太空行走,而常年載人的國際空間站更是每天都在太空遨游,人類早已登月成功,還將飛向更遠的星球。這一切,追根溯源,我們衷心感謝無數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同時也不能忘記、也應該感謝那只著名的太空狗。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我懷念一隻狗!
分類
未分類

評論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