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舊文新讀:話說感恩節!
由
於 2010-11-25 05:29 PM 發佈 (2014 查看)
2006-09-10 23:09
本文轉載自於
舊文新讀:話說感恩節! - You'safe·GGG權碧蓋蓋--麒麟家鳳凰冢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作者:麒麟山權牧
每年11月份的第四個周四是美國所推崇的感恩節,這個節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如果追溯感恩節的整個起始過程,那是一段充滿了奮争和追求的歷史傳奇。可能有人受國內傳媒影響會覺得,在西方國家聖誕節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其實,在今天的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争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公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前段時間閱讀一套“珍奇之旅人文随筆叢書”中的那本美國卷《美國的一種成長》時,看到彩頁插圖中有兩幅是關于普利茅斯港的,還說美國人中每年都會有大批遊客特意前來普利茅斯港,追憶第一批移民102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海船來到普利茅斯港的那段歷史,讓孤陋寡聞還未曾到美國一走的筆者就怔怔地看著那兩幅圖片深味到了美國的愛國教育所體現的一斑及美國國民感恩之心的可貴。
如果說在中國推紹感恩節甚至試行感恩節,肯定會有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因為這讓筆者想起大學時里的一件事:有年聖誕節前夕,筆者到學校廣播台點歌節目花了十元錢為班上同學點了兩首歌,祝願聖誕快樂和班上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和睦。可負責廣播台的那位老師說,點歌可以,但不能出現聖誕節的詞句;理由是,聖誕節是資本主義國家所信奉的基督教的節日,而廣播台是屬于黨委宣傳部的輿論喉舌,共産黨人是唯物主義者,怎麼能宣傳聖誕節呢?!筆者說,本人就是共産黨員,可能是政治高度不夠,難道共産黨人就沒有對文化寬容甚至包容的襟懷嗎?何況實現共産主義的漫長的道路上需要對多種文化的靈活把握呢?兩位黨員同志竟然出現如此的談論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滑稽。可最終,還是按照黨的輿論喉舌的“原則”處理了事。回首這段往事,時間已經過去了六年了。而今天的深圳,聖誕節竟是每年節日里最熱鬧的節日!
那麼,感恩節呢?
如果說感恩節是西方具有宗教意義的節日,我們還不能坦然接受的話(嚴格的說法應該是吸收它的合理內核,賦予它具有中國特的形式意味兒),那麼,如果是繼承揚棄中國本身的傳統文化呢?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崇尚感恩的道德追求,比如“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大恩不言謝,謝自無言行”,還有不但“感恩”,而且兼具更高意義的“戴德”等等。今天我們說,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失範,需要重塑合乎時代趨勢的新的價值觀。可是,到底塑造什麼如何去塑造,我們在方法論上暫時並沒有找到好的答案。或許,一方面繼承揚棄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融合西方發達國家文化,再一方面觀照眼前的社會事實趨勢,這麼三方面摸索著就是一種前進應有的姿態。
按中國《說文解字》的解釋:“恩,惠也。”,而《禮記》還說:“恩者,仁也。”《說文解字》又說:“惠,仁也。”《周書》、《孟子》和《賈子道術》又對“惠”做出的注解分別是“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慈民曰惠”、“分人以財謂之惠”和“心省恤人謂之惠”。可見,中國自古以來的“恩”主要是指“仁”的某種具體行為體現。因為仁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孔子就以之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很明顯,中國原本的“恩”觀跟到了皇帝盛行的時代時的“謝主隆恩”的“恩”觀是大大不同的。中國原本的“恩”觀充滿了人權尊重的意涵,至于“假天子以行道”時期的“恩”觀則給人為地賦予了不平等的意義。那麼,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西方感恩觀是什麼樣的呢?他們主要感恩的是上帝,是造化這個世界的主宰,人與人之間奉行的主要還是一種人權意味的平等。由此看來,如果我們樹立推行新時代的感恩文化的話,我們可能需要以人為本地去審慎探索和積極嘗試。應該說,樹立推行感恩文化是社會的進步,對穩定社會和繁榮文化將會起到積極地促進功用,對平衡社會心理也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關鍵的是,對培養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健全及推動社會文明的提升將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和現實意義。如果感恩文化建立起來了,那麼,誰能說這個社會不會多出許多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