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老夫,不解:美國政府,經常關門,為哪般……?
由
於 2011-06-05 10:26 PM 發佈 (1927 查看)
美國政府關門為哪般?
老夫,不解:美國政府,經常關門,為哪般……?
來源:人民網 2011年03月08日
美國聯邦政府從1977年到1996年間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
美國政府關門為哪般?
政府關門,這對中國百姓來說好像是天方夜譚。在美國,政府關門可不是什麼稀罕事兒,美國聯邦政府從1977年到1996年間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的1天,最長的21天。
除聯邦政府外,州和縣市政府照樣關門。2005年紐約州和明尼蘇達州政府關門,2006年新澤西州政府關門,2007年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政府關門,2010年紐約市政府關門。
為什麼政府會關門
美國政府關門是有法可依的。《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九款規定“除依照法律規定撥款外,不得從國庫中提出任何款項,一切公款的收支報告和賬目應定期公布”。針對憲法的該款規定,美國1870年通過了《反預算過度法》(ADA),明確了政府應該如何獲得和使用預算,禁止政府超預算花錢,任何聯邦公務員違反《反預算過度法》將被處以最高兩年的監禁並罰款5000美元,當政府提出的預算得不到國會批準時,政府應當關門(緊要部門除外)。
說白了,政府關門就是因為“差錢”,把預算花光了,沒錢支付公務員工資,只有關門大吉。
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的大老板,政府“差錢”,按照中國百姓的理解就是總統“沒本事”向國會要錢。
別看美國總統乘“空軍一號”、坐防彈車,到哪裏都是前呼後擁、耀武揚威的樣子,但他是名副其實的“紙老虎”。尼克松說句謊言,克林頓找個“小三”,這對普通百姓來說沒人過問,可總統就不行,堂堂一個大總統,被法院和國會一次次提審,一個被迫辭職,一個差點被彈劾。
美國總統在外“牛”,他可以把巴拿馬總統抓到美國審判,在國內,他就“牛”不起來了。
聯合國50周年慶典時,紐約市長為各國首腦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音樂會開始前,市長居然把克林頓總統邀請的客人阿拉法特驅逐出了劇場,理由是他是“恐怖分子”,氣得克林頓七竅冒煙,但他對這位市長也無可奈何,只有代表自己去給阿拉法特賠不是,他代表不了別人,因為沒有公民授權他去給阿拉法特道歉。
美國總統到外地考察,地方政府官員沒有陪同的義務,甚至連見都不見,根本不給總統什麼面子。
美國任何級別的公務員———哪怕是總統,都沒有財政撥款權,即使花費一美元,也要到國會去申請。前些年,中國財政部代表團訪問美國,美國財政部對口接待,美國財長在招待宴會上說:“國會只批準了菜錢,沒批準酒錢。這桌菜由政府買單,你們吃菜要感謝美國納稅人,酒由我自己買單,你們喝酒要感謝我。”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財神爺”因公招待外賓,自己竟連酒錢都批不出來!
聯邦眾議員芭芭拉?喬丹講:“作為公仆,我們必須成為這個國家其他人的楷模。”所以,美國公務員就像生活在玻璃房子裏,一舉一動接受人民的監督。公務員是國庫的看門人,不能“監守自盜”,把國庫的錢悄悄裝到自己腰包,更不能撒謊,不好好幹工作,天天嚷嚷漲工資。為此,1990年11月5日生效的《聯邦公務員可比性工資法案》(FEPCA)特別規定“聯邦公務員的工資不得高于私企”。
可見,在美國,如果一個人想發財,千萬別幹公務員,美國沒有人在公務員的職位上發財的。道理很簡單,任何一級公務員都沒財權,接觸不到錢,這就從制度上杜絕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那政府的錢是怎麼來的呢?在每個財政年度(上一年的10月1日~當年的9月30日)結束前,總統要簽署13個撥款法案,也就是下一財年的政府開支。但有時總統提出的預算在國會通不過,通常情況下是總統的預算開支太大,國會要削減總統的預算。如果總統不同意按照國會的要求削減預算,這就出現了預算缺口。這就需要總統與國會之間的智慧協商,盡快就預算問題達成一致,否則,9月30日過後政府就要關門。
美國也有個在這種情況下避免政府關門的補救措施,那就是通過一個短期臨時預算《應急預算方案》,為政府提供經費繼續運轉,為總統與國會繼續磋商提供時間。如果《應急預算方案》到期,正式的預算法案仍沒通過,這時,要麼再通過一個《應急預算方案》維持政府運轉,要麼政府關門。
奧巴馬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由于奧巴馬總統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年預算方案會造成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在2010財年結束時也沒得到國會的批準,所以,從2010年10月1日起,美國政府一直在《應急預算方案》的支持下運轉,而這個預算3月4日到期,也就是說,到3月4日24時如果議會與總統達不成一致,那從3月5日零時起,政府的錢就花光了,不得不關門。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總統與國會進場磋商,雙方都希望對方在預算問題上有所妥協。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要求總統在本財年剩余的7個月裏,把預算削減61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2.9億美元,總統則認為削減幅度過大,這對醫保改革、就業和刺激經濟復蘇都會帶來過大負面影響,為此,總統與國會之間一直未能達成一致。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3月1日,眾議院又通過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應急預算方案》,要求奧巴馬總統必須在政府現有的開支水平上削減4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約2.9億美元,削減幅度與眾議院當初提出的削減幅度沒有變化。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亨利?裏德3月1日表示,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盡管不讚成共和黨主張,但為了避免聯邦政府關門,他們將投票通過這一臨時預算方案。
3月2日,參議院投票通過眾議院提出的《應急預算方案》,當天下午,奧巴馬總統無可奈何地簽署了這個方案,使之成為法律。這樣,美國聯邦政府3月5日關門的危機算是度過。但是,如果在3月18日前正式預算法案不能在國會通過,奧巴馬政府將再次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面對美國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共和黨參議員湯姆?戈本說:“我們國家現在正患嚴重的疾病,而且患的是癌症,它要讓我們失去自由。”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說:“目前美國債臺高築,已嚴重損害了美國經濟,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了3萬億美元,可我們卻失去了30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這是政府管理的最糟糕的方式,我們必須制止。”
獨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認為,共和黨提出的如此巨大的預算削減,將會損害中產階級、窮人、老年人、病人和孩子的利益,因為很多針對這些人的福利項目將無法實施。民主黨警告共和黨,過分削減預算將妨礙美國經濟復蘇,損害美國的長期競爭力。
美國公眾對政府關門好像習以為常,筆者為寫本文,給美國朋友打電話讓他們談談看法,他們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擔心,有的甚至不知道政府關門這回事兒。不過,《華盛頓郵報》在2月24日~27日針對政府關門危機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顯示,36%的人認為如果政府真的關門那是共和黨的錯,35%的人認為是奧巴馬政府的錯,17%的人“各打50大板”,認為雙方都有過錯,12%的人沒有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