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中文翻譯]意外的冤家:自由市場與自由民主
由
於 2007-07-05 10:21 PM 發佈 (1302 查看)
本文摘自人間福報,2007/6/23的報紙,第12版,時世英文
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52378
意外的冤家:自由市場與自由民主
當布希總統最近宣稱,政治開放自然伴隨經濟開放而生時,反對他這套論調的,不只他在北京和莫斯科的對手,自由派和保守派知識分子,甚至一度全力支持他的人,都已棄守長達一個世紀的理論,這項理論指民主和資本主義,一如派瑞絲.希爾頓和狗仔,為了存活,彼此需要。
從中國,儘管在共產黨統治下,經濟持續出現驚人的成長;到俄羅斯總統普亭鎮壓反對黨;乃至於委內瑞拉異議被消音,全球發展趨勢,正將一個原本強而有力的概念,也就是資本主義和民主是一體的兩面,撕裂出一個超大的洞,不只在學術界,也在共和民主兩黨政府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談起中國的演變時說:「包括我自己在內,仍有人有理由認為這終將發生,但時間架構一定會拖更久。」他指出,至少未來20年內,「獨裁主義將延續下去,而且愈來愈強。」
福山可能比任何其他人更主張,資本主義和民主互相糾結,密不可分。在寫於前蘇聯日走下坡的1989年知名論文《歷史的終結》中,他宣稱,所有國家終將發展出西式自由民主政體。
即將出版的新書《民主美名:世界最受歡迎政府形式的崛起與風險》作者孟德邦說:「1990年代初的確充滿希望。」他們的信念是,收入增加將產生一個中產階級,他們將煽動個人自由和政治權力。引爆點似乎在人均所得達到6,000到8,000美元之間時發生。沒錯,是有例外,像小國新加坡,個人財富日增,但仍實施一黨專政,但他們往往因幅員太小或太短暫過渡,而不能在歷史上引起注意。
但當自由市場和獨裁統治者在高加索、中亞、拉丁美洲和俄羅斯取得政權時,最初對民主政治穩步前進的樂觀看法開始動搖。有些學者指出,美國經驗中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同時發展,非但不足為世界其他地方的樣板,反而是個異數。
「在世界其他地方,要花100年,200年,甚至300年,才能產生民主政體,」哈佛政經學院經濟學家布魯斯.史考特說,他即將出書,題為《資本主義、民主與發展》。他並指出,最大的繆誤是認定,「只要有一部憲法,舉辦選舉,就有民主,那種看法愚不可及。」
目前任教哥大的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附和說,自1990年代初以來,最大的改變之一是認清民主的複雜和限制。
專欄作家札卡里亞也曾著書談民主發展,他指出,像新加坡、祕魯、和俄羅斯等國曾走過「不自由民主」的階段,也就是經濟強勁成長,但政治自由,包括新聞自由、法治及個人自由乏善可陳,直到自由的習慣和制度有機會發展。
後來,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不久,「曾有點樂觀」,以為資本主義終將導致民主政治,孟德邦說,2005年,烏克蘭、喬治亞及吉爾吉斯三國,民眾揭竿而起;加薩、黎巴嫩和埃及也舉行選舉。但這次民主爆發有如曇花一現,民主「革命」證明很短命,而且容易滋生暴力和腐敗。
現在,有些學者還主張,自由市場終將危害民主。「資本主義不必然會導向民主,」史考特說。「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資本主義將殘酷地造成收入不公,最後這將和民主扞格不入。」
即使資本主義不能確保民主的存續,很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指出,資本主義會製造一個寬容親和的環境,並幫助民主制度對抗社會動亂。史迪格里茲建議說,我們不應忘了,「從封閉走向開放社會的運動是一大變革。」孟德邦也說,「市場經濟的習慣和價值,當轉化到政治領域時,就會為民主催生。」
但他認知,中國才是「大事,大考驗」。即使中產階級不斷增加,中國仍有10億窮人。實施民主的壓力會增加,但中國領導人會推回去,截至目前為止,他們很成功。「中國政府很會收買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這些人比較擔心社會失序,較不關心政治參與,」福山說。
他又說,如果中國,甚至俄羅斯,想出「一套新的獨裁統治理念」,以便讓他們的非西方制度合理化,他也不意外。他已經從中國知識分子和俄羅斯決策人士聽到這種論點的大要,這和導向不同發展路徑的非西方模式「亞洲價值」概念互相呼應。
問題是,要做什麼來影響決策過程。誠如福山所說,他和布希政府中的新保守派看法不同的一點是:「我認為,大體上,美國能做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