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發問時不可冒失
由
於 2007-09-04 10:53 PM 發佈 (1625 查看)
發問時不可冒失
出處:世界最完美的情緒智商
出版社: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wusbook.com.tw)
對方往往會以你的問話方式,決定如何向你顯示自己的情緒和心裡。所以,注意問話的方式,將有助於更好地瞭解對方。
人們常常傾向於認為,想了解別人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提出一些問題。但是有的時候,這種問題並不是對方所需要的。奧斯卡?維爾德曾經說過:「絕對不要冒失地問話,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完全出於好奇的心理,你提出的問題會使人感覺好像自己在被人尋根究底,被人利用,甚至可能感覺到自己受到傷害。因此他也根本不會對這樣的問題感興趣,當然也不會對之做出詳細的回答,你想了解他的目的也會落空。
當你粗魯和冒失地向他人問話時,對方會覺得自己的私人領域受到侵犯,精神上受到傷害或者侮辱;而檢查性的問話則使別人感覺自己被逼入某種困境,因而會拒絕交流。
誘逼性的問話很有能引導別人做出回答,但這種問題對雙方而言都沒有什麼成效,因為你根本期待不到真誠的回答。
追根究底的問話目的,是要打聽清楚關於某個人某一方面的具體情況,這樣會導致別人過早地處於防守地位,不利交流。
那麼,如何正確地提出問題呢?
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到所要表達的意圖,因此,應該盡你所能,清楚
明瞭地表達自己的真正意圖。
如果你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一個簡短精確的回答,那麼你就應該使用所謂的「封閉性問話」或者是「選擇性問題」。例如:「你現在想要霜淇淋嗎?」對於這樣的問題,任何人方式任何人給出的答案最有可能為「是」或者「不是」。但是如果你希望哭商方能夠進行一次深入細緻的交流,那麼這一類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的問話方式,難免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如果你希望從交談的對象那裡得到一些更加確切的回答,但同時又不想給對方造成太大的壓力,那麼可以選擇「半開放式的問話」,或者說是「關聯問話」。通過這種問話方式,你事先並不會給出或者暗示任何可選擇的答案。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的回答是比較自由的,他可以講的多一些,也可以答得少一點,可以相對詳細一點,也可以表面上介紹一下。
例如:「你為什麼不喜歡這部電影?」「你為什麼非得現在開始休假呢?」
如果你並不希望給予交談對方任何的思維或者暗示,也不想太多地表露出自己的意圖,你希望給對方盡可能大的選擇空間,那麼你可以使用「完全開放式問話」
例如:「你最近過的怎麼樣?」
如果你希望透過自己的問話方式,讓對方覺得你是在為他考慮,是在設身處地為他著想,那麼你可以使用「具有感染力的問話方式」。
例如:「這兩天我覺得你有一點無精打采,我想,可能是你的工作壓力太大了,你覺得如果把我們的約會稍稍往後面推持一下,對你來說會不會要好一些呢?」
透過這種問話方式,你不僅給自己留下了迴旋的餘地,以便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變化,同時你也給對方留下了一種印象:你能體察到他身上的問題,你對他的狀況很關心。
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那些一眼看去完全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問題,你經過仔細審視與思考以後,往往可以發現它們會對對方產生不同的效果,更有助於你了解對方。不妨將自己置於下面的場景中,好好感覺下這些簡單的問題:
──咖啡?
──要不要喝一杯咖啡?
──要不要喝一杯咖啡讓自己清醒一下?
──你願意和我一起去喝一杯咖啡嗎?
──你現在不想來一杯咖啡嗎?
──你覺得現在喝一杯咖啡對你會不對有好處呢?
──你給我一種印象,好像你現在需要喝一些東西,來一杯咖啡怎麼樣?
你看,這些問題相互之間只有很細微的差別,所表達的意思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對於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可能就不大一樣了。對方可以透過你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的問話,了解你的意圖或願望,因而對你的感受也會隨之而有所不同,他們往往會以你的問話方式,決定如何向你顯示自己的情緒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