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傾聽者的魅力
由
於 2007-11-01 05:37 PM 發佈 (170 查看)
傾聽者的魅力
出處:世界最完美的情緒智商
出版社: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傾聽者是令人無法抗拒的,因為他們負於同情心,願意分享人們的弱點,願意聽人們訴說不愉快的情緒
一 同理心式傾聽
到底以何種方式聆聽,才最有利於瞭解對方,並與對方達成溝通,建立感情呢?心理學家建議用「同理心式傾聽」。
同理心式傾聽,就是用心聆聽另一個人的思維與心聲,這是設身處地,嘗試以他人的雙眼來探究世界的傾聽方式。在所有的傾聽方式中,這是唯一能夠真正深入他人心理的方式,是高EQ的表現。
作家鮑威爾曾說:我們要聆聽的是話語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誠的聆聽中,我們能穿透文字,發掘對方的內心。
人們都喜歡傾聽者,有同情新的傾聽者和親密的朋友一樣重要,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團體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並且讓人們感覺他們相當可靠、值得信賴和十分忠誠。
傾聽者會在考慮自己的需要前,先考慮他人的需要,並且會支持和幫助他人。傾聽者喜歡進入他人的心靈和頭腦,他們樂於分享他人深層次的感受。人們傾向於向傾聽者打開心門,是因為人們渴望被關懷,而且真誠的傾聽者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當他人受到傷害時,傾聽者也同樣有受傷的感覺,就如同他自己經歷過一樣,他人心痛的時候,他們的心也真的痛了起來。為了幫助他人克服這種傷害,他們總是和他人更接近,所以他們願意聽更多人訴說,這有助於保持情緒溝通的車輪不停運轉。
傾聽者充滿人性,並且極為忠誠。如果他們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滿足,他們會耿更加努力,願意傾聽更多的聲音,而不論其身份,他們對任何人都有同情心,這就是他們的魅力所在。
每個人都喜歡傾聽者,傾聽者是令人無法抗拒的,因為他們富有同情心,願意分享人們的弱點,願意聽人們訴說不愉快的情緒。如果妳想要其他人喜歡內在的你,那麼你就去做個傾聽者,不要逃避。
從某個你感覺非常親近的人。或者是與你有信任關係的人開始,不論他是一個家庭成員還是一個朋友。和他在一起度過一些不受干擾的時間,並且聽他想數他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篇章。
在這個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情緒可能會讓你哭或笑。當你越來越多地嘗試這一過程時,你會發現自己有有了討人喜歡的傾聽者的特質。當這種特質增強時,你會擅長於對情緒的掌控,更能夠運用你對他人的感覺去判斷他人。
一個窮人來到一位百萬富翁的家裡,向他傾訴自己的悲慘遭遇,他講的那麼真切動人,百萬富翁受到從來沒有過的感動。他對僕人說:「約翰,快把這個窮鬼趕出去,他使我的心都碎了。」
作為一個傾聽者,並不意味著軟弱和順從,相反地,它需要大量的內在力量。
艾略特是個熟練的傾聽藝術大師。美國小說加亨利詹姆士回憶說:艾略特的傾聽並不是沈默的,而是以活動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著,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過緩的繞來繞去,沒有其他的動作。
艾略特面對著對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聽他說話。他專心諦聽著,一邊聽一邊用心地想你所說的話。最後,這個對他說話的人會覺得,他已說了他要講的話。
佛羅伊德算是近代最偉大的傾聽大師了。一位曾遇到過佛羅伊德的人,描述著他傾聽別人時的態度:
「那簡直太令我震驚了,我從沒有見這麼專注的人,有這麼敏銳的靈魂洞察和凝視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麼謙遜和溫和,他的聲音低揉,滋事很少。但是他對我的那份專注,他表現出的喜歡我說的態度,即使我說的不好。你真的無法想像,別人像這樣聽你說或話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二 做個好的傾聽者
傾聽別人的傾訴,是識別他內心情緒的最好方式,也適時線溝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傾聽,人們才能恰如其分地投入到談話中。
在傾聽時,以下這些原則都是值得重視的:
──自始至終目光應該注視著說話者。
──全神貫注於對方身上
──顯示出你的興趣
──不要讓別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動作,比如瀏覽報紙
──當別人不能馬上將一件事帶入重點時,你也是有責任的
──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
──設身處地想想對方的處境,嘗試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處境之中
──透過你的身體語言,向他傳遞你要傳遞的信號。例如用點頭的方式表示你對他的贊同和興趣
──當然你不應該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只知道死盯著對方的眼睛,只知道一直在點頭
──你當然也可以在傾聽別人的時候喝一杯咖啡
以上這些所謂的原則,只是一些可以用來參照的依據,而不是必須執行的行為準則。因為每一種談畫的方式,要求不同的傾聽行為。
人們把透過耳朵對周圍環境的感覺稱之為聽覺。可是如果一個人有意識地專心致志於一種生音的來源,並且目標明確地觀察它,那麼他就不僅僅是在聽,而是在傾聽了。
傾聽可以被理解為某種方式的關注。
傾聽時要注意不同層面的資訊。因為,話裡面除了有其本身的意義之外,還會有其他的引伸義或是比喻義。一個高EQ的傾聽者,不僅應該理解表層的語言本意,還要理解話裡所要表達更深層次的資訊。
傾聽者在傾聽時,往往會設身處地為傾訴者著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許多傾聽者被對方的情緒所驅使,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別人的問題。
假定,你的朋友和妻子發生了爭吵,並且對你講述了這一切,你自然會對此做出反應。你可能會這樣安慰他:
──我要是處在你的位置,我也不能忍受這一切
──真是難以置信,我沒有想到,你妻子居然會這樣
──這次又跟上一次情況一樣,你們總是爭論這種事情
──對此,你必須總結你自己的結論
──不要想不開,這一切不久就會恢復正常
其實,你的這些反應,沒有一種是你朋友所期待的,也沒有一種建議能夠對他有實質性的幫助。有些話聽了甚至會使他感到更更加生氣,而其他則多半是廢話。
而且,朋友感到你根本就不是設身處地為他著想,你的反應反而會讓他覺得,你更多地是在表現自己,而不是在關心他。
一個傾聽者應該清楚,你所表達的觀點,並不能完全解決別人的問題。你唯一能對別人做的,就是表現出能夠理解和體諒,並用心去傾聽他的講話。
在傾聽時,你可以透過一些恰當的交流和引導,讓對方在傾訴過程中,對於所面對的問題有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並且股利他憑藉自己的力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可以在談話中採取下面的兩種方法,引導別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用你自己的話,重複一遍你所聽到的,例如:「你認為﹍﹍」一方面,你可以界此項他表示,你用心傾聽了他獎的話;另一方面,你也給他一個機會,使他能夠對他再次聽到的他自己所說過的話,進行一些修正和補充。
在談畫的過程中,你應該是當地分析對方的心理狀態,可以從你的角度評價對方的感情狀態。
例如,「你這樣生氣,對﹍﹍」你所說的,可能正是對方自己並未意識到的事情,這樣,你就有可能說中了問題的重點,同時也使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