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自治區
奧林匹克音樂
由
於 2008-08-08 08:55 AM 發佈 (3655 查看)
本文轉載自於奧運專題
體育與音樂本質上都追求美和諧,同時兩者又都具有"運動"和一共同特征。在英語中movement(運動)一詞同時具有韻律、樂章等音樂上的含義。任何一種體育項目都有其特定的運動節奏或韻律。在某些體育項目中,音樂本身是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如藝術體操、花樣游泳、馬術中的盛裝舞步、競技體操中的自由體操、平衡木等,在比賽時都需要音樂來伴奏。有的西方研究者認為,第一部與體育直接相關的音樂作品,是近代奧地利室內樂作曲家施梅爾策於1667年創作的《馬上芭蕾》。這一作品經改編後由德國的馬術運動員格裡羅在1976年奧運會上用作其馬術比賽的伴奏曲。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是一位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他崇拜的音樂家是德國的瓦格納和貝多芬。他於1906年寫道:"同文學相比,音樂能給體育運動更直接的支持。"在就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他一直主張用露天大合唱等大型音樂表演來烘托奧運會的氣氛,壯大奧運會的聲勢。他認為最能達到這種效果的音樂作品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大合唱《歡樂頌》。應顧拜旦之邀,法國19世紀末著名作曲家福勒為在古希腊廢址德爾斐古城中發現的《阿波羅贊歌》譜曲。1894年6月在巴黎召開籌備成立國際奧委會和復興奧運會的會議上演奏了這首樂曲。這一事件為現代奧運會與音樂交響聯姻"揭開了序幕。
音樂在現代奧運會中的作用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首先,為宣傳奧林匹克理想,擴大奧運會的影響,在奧運會舉行前後和期間穿插舉辦一系列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慶典活動。其主要形式有古典音樂會、專題音樂競賽、合唱歌劇等文藝表演、民間音樂節等。國際奧委會倡議,從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到本世紀1948年倫敦奧運會,都舉辦了"繆斯五項藝術競賽",其中的音樂作曲競賽又分綜合類、有伴奏或無伴奏獨唱和合唱、器樂獨奏作品、管弦樂交響作品等4大類,從中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音樂傑作。如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獲得金牌的《凱旋進行曲》(意大利,巴特雷米),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獲得銀牌(金牌歌是空缺)的《邁向新生活》(捷克斯洛伐克,蘇克),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獲金牌的《奧林匹克歡慶曲》(德國,艾克),1948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獲銅牌的合唱作品《奧林匹克頌歌》(意大利,比安奇)和獲金牌的管弦樂作品《奧林匹克交響曲》(波蘭,土爾斯基)等。
其次,音樂在奧林匹克運動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對奧運會的直接參與。除了為某些比賽伴奏外,它大顯身手的主要場合是奧運會的一些重大儀式,如開幕式、閉幕式和頒獎儀式等。其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有:奧運會會歌,主要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的以獨唱、重唱和合唱的形式來表現;奧運會主題樂曲,主要在開幕式升旗和火炬點燃儀式上演奏,有時主題樂曲和會歌是同一概念,很難區分;入場式伴奏曲,隨著各國或各地區代表團的入場,選取各具特色的音樂來伴奏,多為進行曲;在頒獎儀式上演奏冠軍所在國或地區的國歌或會歌。在這3種形式中,最具藝術感染力,給人印像最深的莫過於奧運會會歌或主題音樂了。
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支奧運會會歌《奧林匹克聖歌》產生於第一屆雅典奧運會。該歌曲由希腊詩人帕拉馬斯作詞,希腊作曲家薩馬拉斯作曲。在開幕式由薩馬拉斯親自指揮,9支管弦樂隊組成的交響樂團和250人組成的合唱團參與演唱。達到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直到60年後的1958年才被國際奧委會確定為正式的奧運會會歌。1936年柏林奧運會會歌是由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譜曲的《奧林匹克之歌》等。
一些比較著名的奧運會主題音樂有: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都采用了名為《奧林匹克贊歌》的主題歌曲,他們的作曲者分別是:美國的基勒,荷蘭的林加馬,旅法波蘭人斯皮薩克。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主題曲選自前蘇聯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作曲的《節日序曲》中的主旋律。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曲《手拉手》由意大利米蘭音樂學院教授、著名作曲家莫裡科內作曲,美國詞作者惠特洛克作詞。該曲在漢城奧運會前後風靡全球。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題曲《巴塞羅那》也出自莫裡科內之手,與《手拉手》的熱烈、歡快不同,富有渴望的情感,異曲同工,反應了奧林匹克運動和平、友誼的韻味。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主題曲名為《召喚英雄》,由曾獲奧斯卡最佳作曲獎的美國作曲家威廉姆斯作曲。
歷屆奧運會的音樂表演在內容和形式上,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又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共同點在於,其音樂創作和取材既要歌頌友誼、和平、正義等共同的人類理想,又要反映主辦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傳統。在表現形式上,由於二次大戰之前歷屆奧運會主辦國以歐洲國家居多,其音樂表現形式多側重於西方古典音樂、歌劇甚至宗教音樂等。二次大戰之後,隨著更多亞洲、美洲等新興國家承辦奧運會,奧運會的音樂表演帶有更濃烈的民族氣息。同時采用了更易為大眾所接受的通俗流行音樂。借助於廣播、電視等現代傳播媒介,70年代以後奧運會的主題音樂更易流行傳播《手拉手》、《召喚英雄》等樂曲的流行便是明證。音樂日益成為將奧林匹克運動推向大眾、推向社會的標志性世界語言,使得奧林匹克理想更易為大眾認同和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