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桃都】

【日誌】4/16/2008誌

為這篇文章評分
Photobucket

「萬惡之集合。」

===分隔君===

話說這件事終於是到今天為止,
告一段落,剩下的部份就等到4/21再說囉。

非常謝謝大家的關心與分享,
這種令人困擾的事情,
果然是為人人所詬病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
為何無法改變呢?
這就是群體的力與無力吧!

尼采啊尼采,
我真是應該把您當成神來拜才對。
分類
未分類

評論

  1. 獠牙 的頭像
    對於現狀的無力,
    以及尼采的困境

    我的看法是,尼采困境的一大特點,
    就是原本相信「個人」能夠改變「結構」,
    但最後「個人」卻無法衝撞「結構」而產生的無力感
    希望我這樣的解釋沒有錯

    我認為這種思考的問題是,
    把「結構」單純看做是許多「個人」的集合體,
    認為只要當每個「個人」都能達到「至善」的境界時,
    就能夠徹底改變「結構」,
    但這個思考方式的漏洞,
    便是忽略的「結構」當中的「結構」,
    換句話說,也就是犯了個人主義的毛病

    我並不否認「個人」的重要性,
    但是依我看來,「個人」經常被認為是全部

    炭筆黑漆漆的,又很脆,並不是因為組成炭筆的碳原子本身又黑又脆,
    鑽石亮晶晶的,又很硬,並不是因為組成鑽石的碳原子本身又亮又硬

    要如何改變「結構」?
    我認為必須要用「結構」去衝撞「結構」,
    正因為如此,我推崇馬列主義當中「先鋒黨」的概念,
    必須要自成一個結構,才能夠去瓦解另一個結構

    尼采困境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但同時卻又不乏扭轉局勢的例子
  2. 御櫻雪弁天 的頭像
    基本上來說,你說得都跟我想得一樣,
    但是──

    關於結構衝撞結構的部份,
    我抱著悲觀的態度。

    因為不論是如何的結構,
    都是局部性的結構,
    無法達到尼采所期望的全面改革,
    也就是說,結構的互相衝突,
    將會永續進行,不會有停止的一天,
    這麼一來,
    就代表真理依然不彰。

    我是這麼想的啦,比較頹喪一點ˊ口ˋ"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