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Horizon.prj
(轉貼)理想的實現
由
於 2007-08-30 02:14 AM 發佈 (1503 查看)
http://211.20.186.50/sow/archive/2007/08/19/190239.aspx
理想的實現 1998.夏
去年初,看到了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小魯出版社社長陳衛平先生寫的一封信(寫給他們社裏出國進修的同事),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
「理想是必須的,但實踐理想的方法卻是迂迴的、妥協的,甚至是委屈的。在古代,知識份子要為天下蒼生做點事,往往要通過忠君來實現,那個君是聖賢還是混蛋,你都得忠,不然就要革命、造反。在現代,表面上看起來多元化了,但實際上往往要透過企業化、商品化的手段來實踐一些想法。然而人海茫茫,升沈孰易,這中間難道不也是有無限委屈嗎?做出版,要與小稅吏錙銖必較、要和中盤商斤斤計較、要和媒體週旋、要和業務的貪婪挑戰,要面對製造商的因循苟且、要圖破同業唯利是圖的競爭……擁抱它們無非是為了委屈地實踐一些理念,其間並無特別矛盾之處。但每當我面向這些俗務之際,也會興起不如歸去的感慨。可是人世間本來就如此,萬法唯心,沒有修練,眼中何來淨土?現實與理想本來就該有落差的,否則我們就不必努力了,不是嗎?」
其實我已經很久不敢講『理想』這兩個字,因為『說理想太沈重了!』不過,我們算是十足的『實效主義』,為了達到某些想法,所以總會想法子找到可能途徑;我也不太敢用『執著』這麼神聖的名詞,只是我知道單獨的活動不足以成事,所以總是持續做每一件值得做的事。
我不認為理直的人,氣一定得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逞英雄的人,一定是悲劇下場(所謂悲劇英雄是也),一旦成為悲劇英雄,事實上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對於一個『實效主義』者,把事情做成最重要,逞英雄、做明星、做聖人,成就一些虛名是完全沒意義的。因此,為了達到一個良善的想法,為了推動某些觀念,我們有時候也得迂迴,有時候也得妥協,因為形勢比人強,是非與真理要靠人的力量才能實現,在沒有力量的狀況下,是非與真理對現實並沒有幫助。只是,在迂迴、妥協的時候,得非常謹慎,不要失掉了我們原先的堅持與想法。
史英教授在推動人本教育的過程,也曾遭遇許多挫折、許多阻力,許多會令人氣得牙癢癢的人,可是他說:「他們不是壞人,他們只是無知的人。他們也是成長經驗不佳的人,他們在幼年沒有經過愛與尊重的環境,因此,他們會不自覺的把幼年的經驗拿來複製,因此,就這個觀點來看,他們的威權心態,他們做的所有不講理的事情,都是值得同情的。」因此,史英在對即將進入普通國中的森林小學畢業生說:「如果你們真的有信心,真的有自主性,你們就不會痛恨一個人,比較會同情他,這種同情就是關懷,就是人本主義的最重要根基。」
回想到荒野這些年來伙伴們的努力與成果,大概就基於我們的信心,基於我們對人的善意與無私,雖然我們也會有挫折、也會有滿腹委屈,彼此也會有爭執,偶爾也會沮喪,但是我們總是很快就再度樂觀的、溫和的、堅定的持續付出。
因為我們的愛與瞭解,所以我們有信心啊!
──李偉文 1998.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