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GaRiZoN
龐克,獸圈
由
於 2009-08-27 05:36 PM 發佈 (2168 查看)
很有趣的東西,所謂龐克文化與獸文化,裡面倒是有幾點東西讓我覺得很近,且碰到的問題又很相似的,也可以說是層次問題。
首先讓我們看看龐克文化,注意,這邊說的是文化,而不是龐克風的打扮與音樂。
龐克文化主要訴求在於顛覆、叛逆與反抗,帶有強烈批評色彩,這樣說或許會被誤解,但龐克文化主要在追求自由與自律,也就是注重個體而非群體,跟台灣比起來,其實中華文化一向注重的反而是群體,而非個體。
你能為群體做什麼,而不是你要怎樣在群體裡面展現你自己。
雖然上面這些還只是非常粗淺的解釋龐克文化。
而獸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有叛逆與反抗,注重個體,但是相較於龐克,顯得緩和許多,不過我覺得這跟Furry文化在亞洲開始發展後,參入東方那種一家親的思想有關,畢竟Furry文化的著重點在於藝術表現,而不是一種思想與文化,所以反而變成以社群為主開始發展,然後又因為社群影響與觀念,才造就東方的獸文化在激進程度上平和許多,或者根本是交友圈的形式發展,比方說,家族。
來到重點了,所以這就是層次問題,龐克文化在台灣面臨的問題就是,很多傢伙只是略懂皮毛,覺得打扮狂野,表現叛逆與反抗情緒,那就叫做龐克,那種視覺系只是一種穿著風格,但是卻不能稱為龐克文化,由此,也產生出所謂真龐與假龐的唇槍舌戰。
可以說精神龐克與單純形象龐克。
套回獸圈,其實意思很像,深層獸文化在探討的是精神上與獸之間的關係,不管是薩滿信仰、守護靈、第二精神,或者內在為獸魂者,也可以說是關於Therianthropy(獸人)信仰。
我們可以簡單稱為精神獸派,以身為獸而傲、而活者。
相較於龐克文化,台灣獸圈或者說亞洲獸圈,注重精神與內在者非常少,因為絕大多數都還是被Furry藝術風格吸引,喜歡獸人、喜歡那種強壯毛絨的可靠感,然後在藉由獸的形象外表,來補足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不順遂。
難道你們真的都沒注意到嗎?太多太多稱呼自己為獸的傢伙,其實跟小綿羊差不多,一詞一句表現的都沒有身為獸該有的傲,成天不知所謂的煩惱與悲傷,想要尋找同伴來安慰,顯得自己不孤獨。
講明白點,這樣就很像自我欺騙,帶上獸的外表,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補足現實中怕生與不敢接觸外界,充其量,這跟時下線上遊戲在創造角色根本沒什麼差別,因為那角色不是真的他,而是他接觸對方的工具罷了,而且這似乎也因為如此,因為獸的強壯,讓玻璃圈等比較不為現實社會所接受的一群,由這點來補足現實中的不足,所以裡獸圈應該可以跟玻璃圈畫上等號?
很有趣的東西,曾問過不少傢伙,他們MSN、即時通上面所謂的獸友,裡面有多少的G。
而答案竟然都是高達95%的G,剩下的是T,與極少量的正常。
話說不管我怎樣搜尋,就算外表看起來再怎樣正常的YAM版冠上獸名的BLOG,裡面多多少少都還是會有G獸圖就是。
雖然還是有獸在追尋何謂獸與其道,但是真的太少與不容易被關注了。
或許,獸反而喜歡最後還是歸隱於大環境,雖然與之反抗與不認同,但卻不會像龐克那樣激進反抗,嘖嘖。
所以當你站在人類面前,你是否能堂堂正正的說自己是一隻狼?
還是只能在網路之間自稱獸來交朋友?
好好想想,我相信還有許多獸魂只是沉睡,並不是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