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Horizon.prj
15~18世紀的世界經濟:第二卷
由
於 2007-08-24 06:29 PM 發佈 (713 查看)
日文名:物質文明・経済・資本主義――15-18世紀(2)交換のはたらき
第一章:交換的工具 Les Qutils de L'echange
第二章:市場與經濟 L'economie Face AUX Marches
第三章:生產部門或資本主義在別人家裡 La Production oule Capitalisme Chez les Autres
第四章:資本主義在自己家裡 Le Capitalisme Chez Lui
第五章:社會或「集合的集合」La Societe ou 《L'ensemble des Ensemble》
作者序言(節錄):我想寫一份歷史,在前兩章中我試圖從交換中引出幾條規律,如果確有規律存在的話,隨後的兩章則脫離流通去探討有關生產的眾多問題,這兩章也明確了幾個關鍵名詞的定義:資本、資本家與資本主義。這種「地形勘察」旨在揭示資本主義的界限,併合乎邏輯地暴露其本質。最後一章則試圖把經濟和資本主義重新放回到社會實在的框架裡去。各位將讀到的部份曾被四、五次重寫,我先在法蘭西公學和高等研究院以此為講課內容,接著寫成文字,隨後又從頭到尾改寫。而且對於我的最後定稿是否最清楚或最符合我的想法,我也沒有把握。簡潔不是起點,而是目的,有時碰上好運氣,它可能是終點。
第一章:交換的工具 Les Qutils de L'echange
義大利諺語:與其櫃子裡有錢,不如集市上有朋友
David Ricardo:「勞動,就如同一切可以買賣的東西一樣...」
1480年開始普及的奴僕市場:安慰橋、零工市
股票:荷蘭的投機活動對外開放,使國際資本主義在此形成
第二章:市場與經濟 L'economie Face AUX Marches
Josiah Child:「一個人的工作能給另一人提供工作」
歐洲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了遠東的交換體系,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
市場通過自動調節,征服全部經濟,並使之合理化
Marcel Mauss:「正是我們的西方社會,最近把人變成一個經濟動物」
第三章:生產部門或資本主義在別人家裡 La Production oule Capitalisme Chez les Autres
「資本」,緣自拉丁文Caput(頭部),於12~13世紀出現,當時存在關於銀行利息的論爭,於是眾人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即「貸款人冒有風險」,而義大利正是這場論爭的中心,資本一詞正是在義大利被創造、馴化並且成熟的。該詞義逐漸發展成某家商號或某個商人的資金,義大利還用Corpo(本錢)一詞。
孔狄亞克(1782):「每門科學都需要特殊的語言,因為每門科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每門科學似乎都要從創造獨特語彙開始;但人總是要先說話與先寫作,語彙留待以後創造」
資本就是一個人隱藏的實力
金錢是對勞動和物品的一種支配權。
「與其白幹,不如不幹」
第四章:資本主義在自己家裡 Le Capitalisme Chez Lui
貨幣不是藏起,而是流通
商業必須往前看,不是往後看
壟斷就是把財富與所有商品集中在一個人手裡
「對我有好處的,對其他人也都有好處」
大公司(Compagnie)同時關係到資本與國家,國家壯大起來,勢必要強行干預。由Cum(共)與Panis(麵包)組合而來,本是父子、兄弟等緊密結合的家族合作形式,是分擔風險、資金與勞力的聯合體。這種公司後來稱為無限責任公司,全員所負的連帶責任原則上是無限的(Ad Infinitum),責任是涉及他們的全部財產。
壟斷三要素:國家、商業世界(資本、銀行、信貸、顧客)、遠方的貿易區,第三項為決定性因子
第五章:社會或「集合的集合」La Societe ou 《L'ensemble des Ensemble》
只有通史才能算是歷史
沒有骨架、沒有結構,就沒有社會
國家的第一項任務是要讓國民服從,其次是參與精神生活
當死刑成為家常便飯,公眾便麻木不仁
重商主義只不過是現代國家執著的、自私的及強烈的追求
Daniel Villey:「正是重商主義者創造了民族國家」
人們都以為,一人要得利益,必是另一個人吃虧;一國佔便宜,並是另一國吃虧
價值的本質,是勞動
在遼闊的天地裡,任何色彩都被稀釋,任何力量都被削減
國家創造民族,賦予民族以框架和存在;民族通過許多途徑創造國家,給予它生命的活力和強烈的激情
從伊斯蘭國家借來的詞彙:海關(Douane)、倉庫(Magasin)、貨棧(Mahones)、商館(Fondouks、拋售(Mohatra)、高利貸(Contractus Mohatrae)
結論:
經濟世界是國際的勞動分工,包括由此產生的利潤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