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Horizon.prj

導演李安強調成長背景影響及超越國界的境界

為這篇文章評分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一日專電)在國際影壇擁有一席之地的導演李安對美國媒體表示,人總有根源,那就是你的文化及背景,成長背景影響他的創作,同時,他也嚮往已故披頭樂團的約翰藍儂在Imagine曲中倡言的超越國界的境界。
李安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談他創作的心路歷程及自我期許。父母在一九五零年代由中國大陸到台灣、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台灣的李安表示,成長背景讓他對於古老的中國和文化傳統特別強調。看李安的電影可看出這些也反映在他的電影作品裡。

他說,在台灣,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火炬,我們沒有經歷過文革及共產主義。在香港及台灣的人都是在傳統的環境中成長。他認為,中國曾經歷激烈的改變。

他認為生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人不可能斬斷歷史,重新開始。他指出,中國共產黨曾嘗試這麼做,尤其是毛澤東的文革時代。談到文革時代對中華文化的摧殘,李安說,「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個文化對自身如此憎恨」。

李安在國際上受到的肯定讓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也稱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但是,他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卻未必能放映。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斷背山」,就因為同性戀的題材而被禁演。

對於這一點,李安倒是能自我解嘲的表示:生命中充滿了矛盾。華爾街日報記者艾蜜莉.派克從李安電影的被禁,談到例如Google等外國企業在中國營運遭遇檢查的問題--是要堅守原則,還是為了讓信息能夠傳達而遵照中國的規定?

對於「斷背山」不能在中國大陸公開放映,李安是否感到遺憾?他說,這是現實,不過,他不會因此而不到中國大陸拍片。

談到「色.戒」,記者問李安在重現一個動盪的時代並大膽觸及禁忌題材的心路歷程,他說,愛國對於中國人而言是非黑即白的。他在片中卻探討是否人性為先的問題。

作為一個出生在台灣的「外省人」,李安說,內心深處,他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他的父母來自中國。他感覺自己又是台灣本地人,又像客居。他也希望能保持這樣的模糊地帶,希望人們能以超越國界的境界來看待他。

李安的作品,從早年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到好萊塢製作的「理性與感性」、「冰風暴」、「與魔鬼共騎」、「綠巨人浩克」及近年的「臥虎藏龍」、「斷背山」與「色.戒」,不斷挑戰不同的類型與題材,不願被定型。

他說,不斷尋求新的挑戰,因為他堅持處於模糊地帶,對生命要誠實。他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勇敢及誠實。

處於不穩定的模糊地帶需要相當的勇氣。李安認為,安於制度只是暫時的方便,制度牢不可破時就會僵化,僵化就會步向死亡,這是生命的定律。961201




本則新聞由中央通訊社提供 2007/12/02
分類
未分類

評論

聯盟網站及推薦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