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樂園
Wolves' Paradise
論共和國——重申一個偉大的傳統 您的位置: 第1財富 >> 法律 >> 理論探索 >> 其他理論探索 >> 文章正文 出處來源:第一財富網 - 最專業的中國財富網路聚合媒體 2004-7-23 15:33:42 西元1999年6月下旬初稿於北京 作者簡介: 王天成,原系北大法律系講師,現為獨立撰稿人。 一、導言 十九世紀中葉以降,隨著民主主義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談論共和主義的人似乎不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共和主義已被淡忘。在早已實現政治現代化的國家,談論共和主義的人並不多,或許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什麼是共和政府對於人們已是常識,並且,憲法已經保障了共和政府,研究憲政科學也就包含了研究共和。但在尚未實現政治現代化的國家,卻不可作如是觀,人們既沒有共和主義的常識,更沒有共和政府。鑒於共和主義在現代政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正確認識共和與民主、自由、法治的關係的重要性,政治落後國家的啟蒙工作不能不從零開始申述共和主義。不僅要有人研究民主、自由、法治、憲政,還要有人研究共和,否則啟蒙將是有缺陷的。自由、共和、民主、法治、憲政不可混為一談,必須一一正本清源。不申述共和主義,就不能給民主在現代政制中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從而不能透徹闡明通向自由之路。本文試圖深入到歷史的長河,初步構勒共和主義的綱領。 ...
二、古典共和主義 共和思想源遠流長,共和實踐古已有之。古希臘的斯巴達、雅典等城邦,古羅馬,還有中世紀義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斯、熱那亞等城市國家,都曾是著名的共和國。其中備受古代思想家稱讚的,有斯巴達、羅馬和威尼斯。從古希臘到英國革命,思想家眼中最理想的政體系“混合均衡政體”(mixed constitution,balanced constitution)。在有的思想家如馬基雅弗利那裏,“混合均衡政體”是共和政體的代名詞;斯巴達、古羅馬及中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被思想家們視為“混合均衡政體”的典範。所以,要把握共和主義的精髓,不能不從混合均衡政體、從混合均衡政體思想入手。 ...
三、現代共和主義 現代共和制度系由混合均衡制演化出來。現代共和國與古典共和國區別開來的一個基本標誌是混和均衡政制轉化為與分權均衡政制。英國是披著君主制外衣的第一個現代共和國,最先完成混合均衡政體向分權均衡政體的轉變。在十七世紀英國革命時期,源遠流長的混合均衡學說與後起的分權學說進行了激烈的交鋒。(8)分權政體淵源於混合政體,但與混合政體有著原則的不同。混合均衡政體以階級的劃分和參與為基礎,而分權政體則以政府職能的劃分為基礎。前者必然要求代表某個階級的政府部門參與政府的一切職能,後者則強烈主張將各個政府部門限制在其適當的職能範圍內。兩種學說的交鋒結果是分權均衡政體的誕生。混合均衡政體的“混合”因素遭到淘汰,“均衡”因素延續下來;分權學說占了上峰,但最後勝利的並不是純粹的分權學說。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被分配給三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執掌,但政府部門之間又有一定程度的權力混合,以實現彼此的制衡,防止其中任何一個部門篡奪其他部門的權力,建立專制獨裁政體。 ...
四、共和主義與民主主義 熟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卓越的古代思想家普遍對民主持激烈的批判和不信任態度。蘇格拉底、柏拉圖譴責民主政府智慧低下。亞里斯多德認為民主政府是最高權力掌握在多數人即窮人手中的政體,是三種極端惡劣的政體之一。然而十九世紀中葉後民主主義卻開始大行其道。民主不僅日益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而且含義也逐漸趨於驚人的泛化。在當代民主成了“一種宗教、一種政府形式、一種哲學、一種生活方式”。(19)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府,無論是否民主,都自稱民主政府,用“民主”一詞為其合法性辯護。許許多多的人包括研究政治學、法律學的學者,將現代政府制度的人權、法治、分權制衡等美好原則,都歸入“民主”的門下,民主成了現代政府制度的同義詞,成了一個似乎可以容納百川的東西。民主的聲浪使人們忘記了共和,“共和國”這個詞到處都有人運用,卻很少有人去思考、追問究竟什麼是“共和”了。難道共和與民主真是一回事,可以只談民主不談共和了?難道古代思想家對民主的批判,真的是舊時代的聲音,完全過時了?難道民主真的可以包納那樣多的內容,真的可以只從民主的角度理解現代政府制度?我寫這篇文章,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站在源遠流長的共和傳統上,給民主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追隨古今許多思想家、學者的智慧,重申民主之需要警惕的一些傾向;闡明確切意義上的民主不僅不能包括現代共和國的其他重要原則,而且有著與它們深刻衝突的一面。 ...
五、共和主義與憲政主義 我們處在一個話語分裂、混亂的時代,此種情況又以政治領域最為嚴重。尤其是一些國家的政客及混濁的文人肆意濫用共和、民主、自由、法治、憲政等體現著人類基本而崇高的政治追求的詞語,粗暴壓制人們去追問這些概念的本來涵義,給人們的思想和學術研究造成了無與倫比的困惑和迷亂。好在這些概念最初的形成有自身的歷史傳統可供追溯,有來自于傳統的現實可資印證,因而只要運用我們正常的理智、拿出獨立探索的勇氣,我們並不缺乏條件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立憲政府的理論和實踐可能是西方世界所取得的最大的政治成就……可能成為全人類永久的遺產。”(32)這一永久的遺產精神何在?共和主義在其中佔有什麼地位呢? 正如一些國家有共和之名無共和之實,它們也只有憲法之名無憲法之實。它們的憲法與政治學傳統上所說的性質不同,是另外一種東西。這些國家的“憲法”也構造國家,規定政治秩序,但傳統本來意義的憲法,內涵並不如此平凡。它在政府制度上有自身的要求,在作用上與一些國家的“憲法”根本不同。其基本目的在於保障個人自由,限制政府權力。它是一種現代文明、晚近才成形的傳統。“隨著絕對主義時代的衰落,人們開始尋找一個詞,以表示用以控制國家權力之運作的種種技術……結果這個詞就是”憲法“。 ...
百度狼吧百度动物漫画吧